谁杀死了Lady GaGa?
伦敦布里克斯顿的David Bowie,在1973年7月3号的演出上结束了Ziggy Stardust的生命。
43年后,纽约曼哈顿的Stefani Joanne Angelina Germanotta也结束了一段癫狂而绚丽的平行人生。在那个充满名牌logo、铆钉亮片、高叉内衣、蝴蝶结假发和加长高跟鞋的世界里,她被世人称作lady gaga。不过没有David Bowie那么决绝,她并没有放弃Lady GaGa这个身份和名讳。
小姐你哪位?
Lady GaGa,念起来简单,容易被人记住,显得特立独行,隐隐透露出一颗称霸歌坛的野心。2008年夏天,这个身着奇装异服唱着电子舞曲的白人女子,像突袭地球的天外来客,引爆了互联网的讨论。她的单曲在全球热门夜店里滚动播放,进而攻占主流排行榜前列。到了那年年底,她跟超级英雄漫画改编电影、《绯闻女孩》、《暮光之城》一并成为了当代美国流行文化现象。
线上线下,无论是否喜欢她的音乐,人们都在讨论Lady GaGa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完全不实用的妆容、服饰,还有她脸上那不屑一顾的态度。Lady GaGa就等于夸张的造型,和“老娘什么都不在乎”的表情——直到现在,依然有很大一部分人保留着这样的刻板印象。
若说十年才足以成就一代流行天后,Lady GaGa荣登天后宝座只用了一半的时间,这速度相当于世纪之交的Britney Spears和Christina Aguilera。
从2008到2013年,“美国最红的女歌手是谁?”Lady GaGa都是标准答案。当千禧一代的年轻人讨论流行音乐时,GaGa俨然挤入了Mariah Carey、Jennifer Lopez、Beyonce、Britney等一众超级巨星的行列。这也难怪,不出三年,GaGa已经火速成名并受到时尚界及LGBT群体的拥戴,乐坛前辈一个接一个伸出了合作的橄榄枝,风头一度盖过比她早两年出道的Rihanna和Taylor Swift。在她傲人的成绩单面前,人们常常忘了她才出道没几年的事实。
尽管难以根除世人眼中的刻板印象,但走红之后的Lady GaGa对自己的人物设定却一直有新的想法。
令她在歌坛扬名立万的正是高调张扬又目空一切的个性,人们却往往将她浮夸前卫的造型以及她在音乐里表达的态度,解读成这个时代曼哈顿上东区刻薄拜金女的缩影。这个形象形成于“The Fame”和“The Fame Monster”时期,从成名单曲“Poker Face”到流行神曲“Bad Romance”,每一支MV里的视觉语言都在加深人们对她的这种认识。
事实上她并不满足于扮演一个歌坛版Gossip Girl,除了跟帅哥猛男纵欲享乐抵死缠绵互相伤害,就剩堆砌一身的名牌。她渴望像Michael Jackson、David Bowie等传奇偶像那样,成为流行浪潮中一个有思想深度的引领者。
大艺术嘎
Lady GaGa真正意义上促进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第一声宣言,发表于2011年。
“Born This Way”不仅是一首空降排行榜冠军的电音单曲、一张全球900万销量的流行音乐专辑,这句口号也变成了GaGa与歌迷之间共有的精神标签,被无数小怪兽文在了自己身体上。专辑里不仅表达了GaGa更多个人的想法,也因为台上台下的励志情怀使她顺利转型。虽然此曲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面临抄袭Madonna的指控,但Born This Way更加强劲的电气与节拍,比捌零年代末的“Express Yourself”更具体而激进的表态,让很多人——尤其是LGBT群体,听到了有人毫不掩饰地在为他们的身份认同摇旗呐喊。
Born This Way时期GaGa的音乐录影带里,物质意义上的时尚正在消退,现代艺术的色彩渐渐浮出水面。也许是对艺术的浅尝辄止不够过瘾,或是那些戏剧化的造型被一再解释成行为艺术,连GaGa也相信了自己就是行走的艺术品。她决定在发行下一张专辑的同时,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艺术家。
但事与愿违。标榜用电子音乐向Andy Warhol看齐的Artpop,却没能再创商业成绩的辉煌。即使GaGa以“艺术”的崇高名义歌颂维纳斯,女神也并没有因为这份学艺的赤诚保佑她。也许是信奉全盘奉献毫无保留的艺术理想,这枚流行艺术的实验成果,却在一向游刃有余张弛有度的GaGa手中失去了控制。被超饱和的电子音乐外衣包裹,GaGa作为表演者的作用得不到应有的突显,它更像一张用艺术概念包装出来的电子化人声专辑,脱离了大众流行的趣味,也高估了美国人对电子乐的接受度。
与此同时,外部激烈的竞争也没放过围剿GaGa的机会。从Madonna到Beyonce,从电子舞曲到R&B,流行女歌手们不约而同地在新专辑里玩起了现代艺术,令她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虽然还有几支单曲进入了排行榜,巡演也受到了追捧,但跟出道时的气势如虹、和上一张专辑的所向披靡相比,Artpop激荡起的波澜实在低于我们的期待。
在商业失利的打击下,GaGa寻找着事业的出路。那个疯狂的Lady GaGa还能疯癫多久?
拥抱乔安妮
忘年交Tony Bennett和爵士乐治愈了GaGa受创的自尊,给一直在成功大道上狂飙猛进的她带来一片缓冲的沙洲。
与Tony爷爷合作的爵士专辑Cheek to Cheek获得了格莱美的肯定,在很大程度上恢复了GaGa的士气。爵士乐典雅的年代气息,也让GaGa前所未有的Lady,召唤出骨子里的爵士女伶。这段时间,她积极投入福利事业,创作公益歌曲,并成功开拓了演员生涯。她以性感的复古造型出演好莱坞金牌制片人Ryan Murphy打造的热播剧《美国恐怖故事》,还在一片争议声中意外收割了一座金球奖最佳迷你剧女主角奖杯。
副业搞得风生水起,“爵士嘎”也在好莱坞优雅了两年多,小怪兽们却倍感寂寞,呼唤着“流行嘎”重出江湖。
令人惊讶的是,“流行嘎”一回来却让人差点认不出来。素净的裸妆,日常的穿着,与曾经那个不出位就去死的Lady GaGa判若两人。就像做完一套减法,整个人的状态轻盈到飞起。
选择自己本名中的Joanne来命名2016年发行的流行专辑,对歌迷和她本人而言,都是一个充满仪式感的举动。过去的那个行事作风都力求高调力求标新立异的Lady GaGa,现在已经不再需要电话机帽子、生肉晚礼服、卫生巾连衣裙和驴蹄高跟鞋来武装出另一幅面孔。
这八年来,她一度将自己逼入绝境,只为了塑造那个带给她事业成功的形象,为此不断挑战极限,尝试一切手段去神化那一重人格,并极度渴望被认同。为各种理想冲锋陷阵若许年后,曾经给予她力量的面具却变得沉重不堪。
是时候释放内心真正的自己出来跟大家见面了。
在专辑的封面上,我们看到了她的侧脸,以及两个同时属于她的名字。Lady GaGa和Joanne,一个是面子,一个是里子。一直平行着的两重身份,在这张专辑上得以交汇。“It wasn't love, it wasn't love,It was a perfect illusion.”主打歌“Perfect Illusion”坦率地告诉所有的人,我们爱上的只是一个完美的幻觉。但那不是爱。
是否真的爱她,取决于你是否爱这张“Joanne”。
当然,接受“她”不是太大的问题。做回Joanne的Lady GaGa,曲风也改弦更张,摆脱了以往略显单一的音乐形态,也呈现出与第一张流行专辑大不相同的气质。前两张专辑里张牙舞爪的高压式电子乐被重新收笼,乖乖俯首变成专辑中的亮色。与此同时,乡村、摇滚、放克,还有爵士,都大大丰富了这张专辑的音乐语言。事实证明,这么做并不会减损她一直以来极力营造的御姐本色。
专辑的销量,单曲的排行,看得出来GaGa已经不再为此疲于奔命了。Joanne的销量并没有创造多么惊人的新纪录,却依然是2016下半年的热门话题之一。而GaGa也以流行歌手的身份重新活跃在各大颁奖礼和音乐节上,她在维多利亚的秘密年度内衣秀和超级碗中场秀上的表演,依旧激动人心。
Katy Perry在发行Prism专辑之前,曾在一段视频里焚烧自己标志性的紫色假发,宣告挥别彩虹般的少女时代。其实GaGa做得更加彻底,她不用再为了别人的看法而向公众标榜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曾经那个竭尽所能博取全世界关注的Lady GaGa,已经被Lady GaGa本人打了一针安乐死,被留在了镜花水月的过去。
看着她可以在没有奢华舞美的台上弹着木吉他,从容地唱着不插电抒情单曲“Million Reasons”,你完全不用怀疑她是否依然能够点燃整个舞台。
评论(0条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