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人为《影子部队》正名,它明明就是这个大师的顶级作品

2020-01-12 21:35来源:据说娱乐 分类: 电影收藏

作者:Jonathan Rosenbaum

译者:陈思航

校对:Issac

来源:Chicago Reader


在1971年左右的时候,让-皮埃尔·梅尔维尔曾说:「我有时会读到一些评论(我想到的是那些《独行杀手》和《影子部队》面世之后的评论),『梅尔维尔在拍摄布列松式的电影』,抱歉,我认为是布列松一直在拍摄梅尔维尔式的电影。」

梅尔维尔的声明——得到了评论家安德烈·巴赞的响应,据说罗伯特·布列松本人也认同了他的说法——看起来可能令人震惊。梅尔维尔最著名的作品是他的那八部黑色长片电影,其中每一部都非常风格化、极富匠气,这些特质似乎与布列松影片表面上那些身体化的、新现实主义的特性非常不同。但是,更重要的是两人之间的共同点:他们的风格、主题和哲学立场,都可以直接追溯到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经历。

在1940年到1941年间,在法国被占领之前,布列松在一个德国拘留营里度过了九个月的时间。他在自己最伟大的影片之一——《死囚越狱》(1956)——中,提及了自己遭受的监禁。

终于有人为《影子部队》正名,它明明就是这个大师的顶级作品

《死囚越狱》(1956)

梅尔维尔的原名是让-皮埃尔·格兰巴赫,他在四十年代初加入了抵抗运动——他先是将犹太姓氏改为卡地亚,而后为了向赫尔曼·梅尔维尔致敬,又将其改成了梅尔维尔——而在他的十三部长片中,有三部在战后拍摄的长片,处理了德国占领军的主题。

《海的沉默》(1948)是他的第一部长片,而《莱昂莫汉神父》(1961)让他获得了职业生涯中最大的商业成功。但是,他的《影子部队》(1969)是唯一一部关于抵抗军的作品。现在,这部影片将第一次在美国上映(译者注:本文发表于2006年3月25日)。

终于有人为《影子部队》正名,它明明就是这个大师的顶级作品

《影子部队》(1969)

梅尔维尔和布列松的作品都充满了绝望,但《影子部队》却有着毁灭性的力量。起初,我甚至不想承认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但我现在认为,它可能是梅尔维尔最好的作品。我身体中的某个人格,始终抵制着梅尔维尔大多数影片中的那种男性化的斯多葛主义,还有那种潜伏其中的歇斯底里。我也一直更喜欢他的那些黑白片,而不是那些花哨的彩色电影。但在这部影片里,他对色彩的运用是如此柔和,我甚至将它错记成一部黑白片。

这部两个半小时的影片,记录了一位名为杰彼耶(利诺·文图拉饰)的中年抵抗军领袖,和他同志们所作的越来越艰难的决定,以及这些决定最终徒劳无功的结果。除了其他事务之外,他们必须决定是否暗杀一位高贵而勇敢的抵抗军成员,她遭到了盖世太保的俘虏与折磨——他们不知道她是否已经崩溃,但他们希望确保她仍未崩溃。她所受的折磨贯穿着整部影片,虽然梅尔维尔拒绝展露任何内容。相反,他将重点放在了一些足够可怕的结果上。

终于有人为《影子部队》正名,它明明就是这个大师的顶级作品

《影子部队》(1969)

《影子部队》是基于约瑟夫·克塞尔(他也是路易斯·布努埃尔那部极为不同的《白日美人》的原著作者)的同名小说创作的,梅尔维尔是在1943年第一次读到了这部小说,据说原著小说要比电影乐观得多。就像他的其他长片一样,这部作品也在暗示,大多数角色的极端孤独,都可以用某种隐秘的伤口来解释——这也是梅尔维尔最喜欢的影片之一《夜阑人未静》的主题,据传闻,他将这部作品看了数十遍。这种主题引诱观众去猜测其中蕴含的自传性。

与布列松不同,他将自己生活中的大多数内容都隐藏起来,不让它们受到公众的关注。但从另一种维度上来说,他也是一个暴露狂,他会使用一种隐蔽的方式,投射出一个虚构的角色。(如果想要了解这种假面的前史,可以参见让-吕克·戈达尔的《精疲力尽》中的小说家帕尔韦斯科,梅尔维尔扮演了这一角色,并承认这就是他自己。)

梅尔维尔的所有作品都有着丰富的潜文本,而在《影子部队》中,「大屠杀」可能是最主要的潜文本之一。对于一些在大屠杀中幸存下来的犹太人来说,有一种最为深刻的精神创伤——由于许多其他人都没能幸免,所以他们会感到内疚。与我能想到的所有其他电影(《浩劫》[1985]可能算是个例外)相比,这部作品都更能体现这种形而上学的失败主义。

终于有人为《影子部队》正名,它明明就是这个大师的顶级作品

《影子部队》(1969)

《浩劫》的导演克洛德·朗兹曼(他同时也是《现代》杂志的编辑,该杂志是由让-保罗·萨特和西蒙娜·德·波伏娃于1945年创立的)是在存在主义的阴影下成长起来的——梅尔维尔也是如此,他也在某些相似的人际圈里生活。(存在主义的代表女歌手朱丽特·格蕾科是梅尔维尔的朋友,她也主演了他的第三部故事片。)存在主义者接受了那种作出艰难抉择的必要性,正是这种必要性,使得这场大屠杀所唤醒的东西,要远远超过《辛德勒的名单》达成的效果。

《辛德勒的名单》使人感到慰藉,而不是不安。这种必要性也足以解释,为什么《影子部队》像希区柯克最好的那些电影一样,通过道德冲突创造了大量的悬念。

我很难调和《影子部队》中的现实主义和梅尔维尔那些黑色电影中的矫饰主义。但后来,我读到了戴夫·凯尔于1982年为《读者》杂志撰写一篇评论,他讨论了《海的沉默》与梅尔维尔的第一部黑色电影《赌徒鲍伯》(1956):「梅尔维尔的大多数作品都建构在一种悖论之上:在一种静默的自我约束之中,存在着确定性、力量和完整性,但也存在着某种死亡;当这种静默被打破的时候——它也必然被打破——生命与情感就会进入这种场域,但它们只会被彻底摧毁。梅尔维尔的电影,探讨的是对于封闭世界的侵犯,这种侵犯既是必要的,也是致命的。」无论凯尔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是否看过《影子部队》,他捕捉到了梅尔维尔的那种将黑色电影与战争题材熔铸到一起的特质。

终于有人为《影子部队》正名,它明明就是这个大师的顶级作品

《影子部队》(1969)

凯尔的说法是抽象的、形而上学的。但是,《影子部队》最具破坏性的部分在于,当我们看到抵抗军成员们面对的那些可怕的决定时,我们作出的反应是如此地诉诸身体。

西蒙·西涅莱用她那极具说服力的表演,诠释了此前提到的那位高贵而勇敢的斗士。在体认这个角色的故事时,我们会经历最为痛苦的身体反应。西涅莱扮演的这个角色,始终保守着自己参与地下活动的秘密,甚至对她的丈夫和女儿也是如此。虽然杰彼耶建议她不要携带自己女儿的照片,但当盖世太保发现那张照片时,我们发现她并没有听从他的建议。他们威胁她,如果她不供述的话,就会强迫她的女儿卖淫。用凯尔的话来说,那张母亲的照片,成为了一种必要而致命的、对于封闭世界的侵犯。

  

评论0条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