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影》之前,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情
9月30日,张艺谋导演最新作品《影》上映。
继《长城》之后,国师再度交出新的作品:剧本打磨三年,拍摄整整一年,还不包括后期制作等一系列收尾作。
威尼斯电影节上,这部电影受到了外国媒体的一致好评,被美国《综艺》杂志评为2018年最值得期待的电影之一。
那么问题来了。
在正式走进电影看《影》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什么呢?
点点在这里给大家分析分析。
了解故事发生的主要背景。
这个故事,不是发生在三国时期,而是属于架空的年代。
朝堂格局和权谋斗争都有,不同的是,这个故事中重要的不是权谋斗争,而是小人物在逆境中的挣扎和反抗。
影片中最重要的台词是这句:“真身没有了,影子就无法存在。”
但实际上,故事并不是聚焦于“真身的重要性”,而是在小人物逆境抗争的过程中传递“主宰自我”的意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永远的真身。只要你有能力,你完全可以取而代之。
在这部电影中,替身不再是悲剧性结尾,而是“心机”地和真身玩起了生存游戏:他的确是为真身而存在。但存在之余,他拥有反抗和谋略这两种意识。
从《英雄》到《影》的蜕变
熟悉电影史的朋友都知道,2001年,张艺谋以《英雄》拉开中国商业片的大门,在那之后,中国电影开启了一个崭新的纪元。
《英雄》中,张艺谋采用对称式构图的方法烘托出恢宏的场景,拍摄人物众多的群像镜头,自此呈现出磅礴的气势。这是最早的商业化体现。
《影》中,张艺谋不仅成功的运用了商业化元素,还把它们和艺术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预告片中,将士们在暴雨中战斗,人群众多,在轰鸣的雨声中抗争命运。大刀与伞刀、大刀与乱矢的对决,刀刀见血、拳拳到肉,那场面燃到爆炸。在这个镜头中,不仅有观众爱看的动作戏场面,还有暴雨和人物之间的完美融合。
更加成熟的东方美学
早在《满城尽带黄金甲》、《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张艺谋就特别喜欢用大色冲撞的方式渲染影片的艺术感,这种方式,是他独特的色彩叙事风格。
但这次,张艺谋放弃了这个方式,选择了“全片水墨画”的视觉处理。乍一看,画面中只有黑白二色,像是在叙述一段古老的历史。
仔细观察后,你会惊喜的发现:这些黑白是有层次的,并非全黑,也并非全白。高级灰中给观众传统水墨画的感觉,一边讲故事,一边向场外观众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怎么想都觉得,这事只有老谋子能做出来。
人物典型化,存在的意义被简化
不满大家说,因为特别期待这部电影,点点把它的预告片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镜头顺序都能背出来了…
这看多了,也就顺理成章发现了最重要的一个点点:《影》中的人物只有两种,分别是下棋者和棋子。且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不断交换、不断变化的。
从预告片来看,影存在的理由是为了保护真身,但慢慢的,影开始有了自己的意识,想要拥有自己的人生。为此,他偷偷谋划,偷偷和真身身边重要的人搞好关系。
在这样的铺垫之下观众基本上能够猜到:影片后期会有好几个大反转,到底谁是真身谁是影,不到最后一刻,没有人知道结局。给观众一种强烈的因果循环感觉。
超强卡司阵容。
影帝邓超x视后孙俪,还有演技派郑恺、王千源、胡军,以及新生代演员吴磊、关晓彤的加盟。
邓超在本片的入戏程度相信大家有目共睹,他一人分饰二角,真身清瘦颓废、影子健壮低沉。为了演好这两个角色,邓超从增肌到暴瘦,前后相差近40斤。不仅在外形让观众看出差异化,人物性格特点也拿捏得非常好。
孙俪在本片饰演的是小艾,在本片她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她是真身的妻子,却爱上了影子。她也是真身与影子反目的原因之一。
本片中,她的角色隐忍又成熟,在爱人面前她是温柔可人的女子,大敌当前她又是威震敌胆的女侠。在张艺谋导演的塑造下,她眉宇间都充满着中国画风,其韵味与孙俪其他角色完全不同。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影》都是老谋子最成功、最出色的作品。
水墨画面、成熟故事、深刻内涵、东方美学、传统文化。能把这些元素全部集合在一部电影中,这件事情,只有老谋子才能做到。
若无真身,影何在。
若无张艺谋,中国电影如何发展。
不管怎么说,这张电影票点点都是是必须贡献的,你呢?
-END-
评论(0条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