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国产恐怖片曾因吓死过人被禁播,票价曾被炒高至20多倍
上世纪80年代末,一部“儿童不宜”片引发了不可思议的观影狂潮:
影片当时一票难求,黑市票甚至炒到六块钱一张(正常票价才几毛钱);
这项70万小投资制作最后创下近5倍的票房盈利。
它便是我国首部立体声恐怖片——《黑楼孤魂》。
《黑楼孤魂》上映于1989年,一个特殊的年份,中国社会正酝酿着巨大的躁动与不安。《黑楼孤魂》上映后不久,就因为观众被吓死而被停播,一度成了禁片。
虽然时过境迁,大家已经看惯了各种各样的丧尸片、恐怖片,对其套路了如指掌,但如果你肯投入进去的话,这部28年前的老片还是有能耐把你吓得菊花一紧、虎躯一震的。
还记得中学年代最流行诸如《午夜凶铃》、《咒怨》、《恶魔的艺术》、《灵异第六感》之类的日韩和欧美的恐怖片,事实上,中国的恐怖片观众大多都是依赖这些电影才得以培养出来的。所以,对于中国恐怖片,我们天生就有一种疏离感。也正是这样,我们才不免总是带着挑剔的眼光来观看中国恐怖片。
仅仅拿《黑楼孤魂》开头的两场戏来说,便足以看出它是一部有诚意吓人、并且有决心讲好一个故事的恐怖电影。只就这两场戏而言,便足以使我们如今的国产恐怖片望其项背。
蓝灰色的冷色调使得医院里的走廊显得更加幽深和冷清,后景中一个男人和小女孩站在走廊的尽头,看上去离我们更加遥远,在视觉上他们仿佛都已陷入深渊。
男人走路时皮鞋敲打地面的声音也经过强化,更加突出了环境的冷清与空寂。一个垂死的人把小女孩托付给这个男人,他的眼睛在临死之前喷射出两道绿光,像是灵魂出窍一样。实际上这只是一个小小的麦格芬。
男人带着小女孩离开的时候,摄影机非常机警地停在了楼梯口,只有两个人下楼的脚步声不停地传来。
正当我们在心中构想这个男人和小女孩的故事版本的时候,镜头切入了下一场。一个看上去漂浮在空中的诡异的影子映在门前,像一个鬼一样。危险近在咫尺,恐惧感也油然而生。
这个男人正是那个被托孤的男人,他已经残忍地杀害了小女孩,并且精心布置了一个自杀现场的假象。那个诡异的影子正是被吊死的小女孩。杀人显然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但是从“医院托孤”到“谋财害命”之间却没有任何铺垫,只是摄影机在那里停留了一小会儿。
这两场戏放在一块,无论是在观众的视觉上还是心理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张力,迫使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隐藏在故事表象之下的更深层次的悲剧意义。
只用了短短4分钟的时间,影片就在这两场戏中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背信弃义以及谋财害命的悲剧故事。通过光影和摄影机的巧妙调度,这两场戏为我们营造出了一个跌宕起伏、悬念重生的具有内在完整性的故事。即使把它们单独剪出来,也能成为观赏性极强的模范短片。
那个小女孩的名字叫小菊,电影主要讲述的是“文革”后,她的冤魂对曾经迫害过他的人进行报复的故事。影片极力地为我们营造出一种生活现实感,人物的对白也尽量口语化,并且带有强烈的时代印记,而小菊的冤魂作为一个无形的存在始终具有强烈的在场感,影片中的人物对此却并不知情,恐惧感则由此而生。
小菊附身的鬼娃娃 镶嵌在墙壁上,脖子上挂着当年文革时期警察曾经怀疑又没有追查过的钥匙——一家人悲剧之源的金佛四平八稳的立在床头。
声音的运用则让这种恐惧在观众的心中得到最强烈的释放。影片在国产恐怖片中创造性地使用了一些小菊“冤魂”的主观镜头。
比如主人公霍峰和老林在楼梯中谈话,小菊的“冤魂”则从地下室里爬出来慢慢的向他们逼近;当霍峰去为老林修电视机和厕所的门,小菊的“冤魂”则慢慢爬上楼梯……两个人物显然都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存在,但我们作为全能的观者却感受到了莫大的恐惧,这是希区柯克的惯用手法。
影片声音的运用以及环境的渲染也都可圈可点。重要的是,我们又能在这部电影中听到了那久违的“呜呜”声——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鬼叫声。记忆中,这种“呜……呜……呜……”的声音经常出现在老版本的电视系列剧《聊斋》中。
令人惋惜的是,《黑楼孤魂》这部电影上映不久便惨遭禁映,甚至连盗版碟也一度销声匿迹。如若不然,年轻的中国电影人完全可以在这部影片的基础上探索出一个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国产恐怖片配乐系统,而不必像现在那样拙劣地模仿日韩恐怖片的配乐。
红色的门是拍摄时加上的
约会这场戏的影像风格区别于全片,几乎要打破恐惧的气氛
《黑楼孤魂》的结尾很有意思。在小菊圆满复仇之后,镜头一转,这是一群精神病人,他们又因何存在?机智的你,猜到了吗?
尽管影片在创作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但我们仍然应当说它是国产恐怖片的典范之作,尤其是对于现今的国产恐怖片而言,更加具有非凡的教育意义。这不仅体现在它在很大程度上遵循了恐怖片的创作规律以及对于恐怖片配乐和恐怖氛围的营造上,还体现在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完整的、令人信服的而且是引人深思的故事。
评论(0条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