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生》收官,如何成为开年档最热纪录片?

2020-02-29 05:16来源:据说娱乐 分类: 电视收藏
《中国医生》收官,如何成为开年档最热纪录片?

纪录片《中国医生》的火爆,源于不计时间和成本和客观冷静的记录方式,也有赖于其作为医疗人文纪录片而具有的特殊社会价值。

来源 | 影视产业观察

2020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打乱了所有人的节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没有一个人是旁观者和局外人。而在疫情爆发的同一时间,医疗人文纪录片《中国医生》在爱奇艺悄然上线。

“原本的排播计划是在2月底,大年三十那天我们临时开了一个会,决定把这部纪录片提档到初三。”爱奇艺纪录片总监宁玉琪坦言道,平台与片方希望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的特殊时期,让《中国医生》的故事为大家带去一份信念。

《中国医生》收官,如何成为开年档最热纪录片?

《中国医生》由乐正传媒和《健康报》社、迈瑞医疗、爱奇艺联合出品,乐正传媒拍摄制作,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提供学术支持。有别于此前的医疗类纪录片,该片从医生的角度出发,将镜头对准了全国各地六家大型三甲医院,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科室及医护人员,真实地呈现了很多有血有肉、魅力各不相同的医者形象。

节目一经开播就收获超高口碑,在爱奇艺上线后,也相继在安徽卫视、山东卫视、东南卫视几大电视台播出,俘获了无数观众的心,成为了开年档最热门的纪录片。

口碑热度双赢引医疗题材热潮

《中国医生》自1月27日在爱奇艺开播以来,迅速引发观众的追片热潮,连续27天占据爱奇艺纪录片热播榜第一名,强势领跑开年档,更是在2月15日创下4051的热度值,创造爱奇艺人文社会类纪录片热度历史最高纪录。

《中国医生》收官,如何成为开年档最热纪录片?

同时,《中国医生》在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上的人气也高居不下。#中国医生#、#纪录片中国医生#等话题在微博的总阅读量高达3.5亿,讨论量达到了19.8万次。#中国医生##徐烨#等话题也数次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热议。

《中国医生》收官,如何成为开年档最热纪录片?

而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截止2月23日,《中国医生》官方账号发布的短视频播放量累计超1亿,点赞量累计达464万。此外,在抖音#中国医生#话题下的相关视频,播放量累计达2.8亿。在豆瓣《中国医生》更是拿下9.3分的高分,连续4周蝉联了豆瓣华语口碑剧集榜第一名。

《中国医生》收官,如何成为开年档最热纪录片?《中国医生》收官,如何成为开年档最热纪录片?

此外,《中国医生》在播出过程中也受到了媒体的热烈追捧。截止目前,各媒体发布的《中国医生》相关报道超300余篇,其中,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新闻中心、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监管中心等部门纷纷为《中国医生》撰文点赞。《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环球时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周刊》、《新周刊》、《南方周末》等主流媒体,以及视觉志、一条、毒舌电影、乌鸦电影、独立鱼电影、十点电影等顶级公众号纷纷发表相关评论,推荐《中国医生》。

《中国医生》收官,如何成为开年档最热纪录片?《中国医生》收官,如何成为开年档最热纪录片?

两年六家医院纪实跟拍 真实还原医者形象

真实地呈现中国医生的形象,是《中国医生》的出发点。为此《中国医生》的制作采用“沉浸式拍摄”,60人的团队,历时两年,在包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南京鼓楼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浙江省人民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在内的全国6家大型三甲医院蹲守,全天候地跟拍了近30位医生,采访超200位病人,素材总时长将近3000多个小时……

全程跟拍,不渲染、不夸大是《中国医生》总演张建珍在拍摄过程的坚持:“这是我想追求的一种叙述方式,不会为了制造冲突和矛盾,而去夸大和渲染一些情感。我们只想把医生真实的状态、医患之间真实的关系展现出来。”

《中国医生》收官,如何成为开年档最热纪录片?

正是这种不计时间和成本和客观冷静的记录方式,使得片中内容直击医疗救治现场,也罕见地呈现了医生工作和生活的不同面向,再现了医护群体在救治生命道路上的无奈、挣扎与坚守,让观众看到此前从未见过的医生群体面貌,感染力十足,又震撼人心。

《中国医生》收官,如何成为开年档最热纪录片?

《中国医生》的九集分别围绕挚诚、成长、妙手、信念、契约、守护、抉择、希望、初心的主题展开,每集塑造了2~3位典型的医生形象。如第一集《挚诚》中,24小时待命的河南省人民医院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主任朱良付,坦言自己有时会担心突然死掉,但自己“不敢死”,因为“国家培养一个我这样的主任医师需要25年的时间,我要是死了,那是浪费国家资源”。

全年无休的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主任王东进,患有严重颈椎病和静脉曲张,即使戴着颈托,穿着静脉曲张袜也坚持为患者做手术。《成长》中,作为年轻医生代表的南京鼓楼医院美容整形烧伤科徐晔,和南京鼓楼医院肿瘤科副主任魏嘉,面对棘手的病例,他们都不言放弃。不管是向医院申请减免治疗费,还是告别刚满周岁的儿子远赴美国进修,都一心想为患者寻找更多救治的希望。

《中国医生》收官,如何成为开年档最热纪录片?

《初心》中,南京鼓楼医院原副院长、妇产科主任胡娅莉已经63岁了,但她还是坚持每天去妇产科给病人问诊、手术,她说“如果我对一线还有用的话,我就会留在一线”。留法归来的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主任邱勇,毅然放弃法方提供的高薪职位,为了治疗更多病人,同时开设六间诊室,他每天穿梭于诊室之间,20多年来,已经帮助了上万名患者治好脊柱侧弯。

《中国医生》收官,如何成为开年档最热纪录片?

《中国医生》于平静中见波澜,于平凡中见深刻,通过医生日常工作场景的捕捉,让我们看见了医生们那份不辞疲惫、一心救治患者的挚诚,守护生命脉动的决心,和几十年如一日、初心不改的坚守。

《中国医生》收官,如何成为开年档最热纪录片?

但是《中国医生》并没有神化医生,在片中,我们看到,面对一刻不停的奔波,医生也会疲惫;看着无法救治的病人闭上双眼,医生也会自责;面对莫名其妙的职责,医生也会害怕;无法阻止原本可以治愈的病人离开,医生也会煎熬。医生不再是“英雄”,而是一个个鲜活、立体,可爱的人。

这样的真实再现,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纷纷表示“医生也是凡人”、“中国医生真的太难了”,正如《中国医生》的Slogan所说的那样,这部纪录片能够“让我们更懂中国医生”。

《中国医生》收官,如何成为开年档最热纪录片?《中国医生》收官,如何成为开年档最热纪录片?

直面医学局限 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格里尔逊说过:“纪录片不仅是一面可以反射世界的镜子,而更应该成为改造世界的锤子。”在当下医患冲突频发的社会背景下,作为一部医疗人文纪录片,《中国医生》也具有其特殊的社会价值。

立足于医院这样一个在病痛的绝望与救治的希望中交织的空间,《中国医生》不渲染悲惨处境,不制造猎奇事件,而着力于展现医学本身的状态,呈现了医生“偶尔在治愈,时常在帮助,总是在安慰”的真实功能,从而引领观众重新审视当下的医患关系,为医生和大众之间打开了一扇充满理解和同理心的大门。

《中国医生》收官,如何成为开年档最热纪录片?

医生和患者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将疾病作为医患共同的敌人,一起克服困难的过程,更符合真实的状况。”这是总导演张建珍在拍摄过程中的体会。

《守护》中,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主任潘红英守护了自己的肝癌病人辛月芳整整十年。十年间,潘红英一次次将辛月芳从死神那里拉回来:半夜赶到医院救治昏迷不醒的她、为她想尽办法开疗效好又能报销的药、一次次的心理疏导和打气……潘红英说:“这是一种心灵的传递。她充分信任你,觉得我这条命就交给你们了。她的信任,对我们医生来说也是一种责任。”

《中国医生》收官,如何成为开年档最热纪录片?

《妙手》中,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外科的主任舒茂国,从医多年,他让数以千计的唇腭裂患者改头换面。但一个叫李复渊的兔唇小患者吸引了他的注意。当得知小复渊是被现在的养父从遍布垃圾和流浪狗的地里捡回来的之后,一向冷静自持的舒茂国感动不已,于是他积极发动身边的人给孩子捐款,让他免费做手术。

《中国医生》收官,如何成为开年档最热纪录片?

此外,“医生不是万能,不能治好所有的病”,也是《中国医生》反复提及的潜在主题。《信念》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孙自敏,如今已领导建立了全球最大的脐血移植中心,是无数白血病患者心中的“救星”,但她在医疗技术不发达的年代,也有过努力整整15年,也没能保住一位白血病患者的煎熬。

《契约》中,尿毒症患者一旦患病就意味着跟医院签订了终生契约,在现有的医疗技术下,并不能让他们摆脱终身需要做血液透析的困境,于是尽心监督,建立互助会来鼓励患者,也成了医护人员们的坚守。

《中国医生》收官,如何成为开年档最热纪录片?

《中国医生》一方面褪去了医生的“神圣光环”,展示他们作为普通人的伦理情感,让观众看见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医生形象。同时,也让大众了解到医学本身的局限,在帮助观众树立起正确就医观念的同时,也更加意识到了医生的伟大,正如豆瓣上一条获好评最多的评论所说的那样:“我们对于医生这个职业的尊重,并非在于医生是没有道德缺陷的天使,而在于他们代表了人类可以用知识和科学去对抗自身的无常与脆弱性的希望之光。”

《中国医生》收官,如何成为开年档最热纪录片?

结语

新冠病毒的爆发,让“中国医生”成为这个春天一提就让人热泪盈眶的字眼;《中国医生》的热播,更是让观众看见医生的付出,理解医生的“失败与伟大”,让观众获得了灵魂的洗礼和精神的反思。

《中国医生》收官,如何成为开年档最热纪录片?

《中国医生》以搭建通向医者之心的理解之桥为出发点,通过一个个医患故事,引发观众对医生职业、当下医患关系、社会民生乃至个体生命的思考。这种具有普世价值的立意和格局,使其成功地成为了医疗人文类纪录片的新标杆。

  

评论0条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