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人民的名义》是反腐剧,不如说是权谋剧
许多年前,李达康和高育良同在吕州市为官,一个是市长,一个是市委书记。明明高育良才是一把手,却总是被李达康压一头。
因为事事都要思虑周全,高育良在建设规划方面的执行力稍逊一筹。而李达康认为法无禁止即自由,为了推进自己的改革计划忙的脚不沾地,大刀阔斧、雷厉风行。作为省委书记赵立春曾经的秘书,李达康从来不缺少人力、物力方面的支持,对高育良无所求,更无暇照顾高育良的感情。
潜移默化中,李达康就成了吕州市改革开放的总指挥,没人把高育良当做一把手了。不同的做事风格让李、高二人矛盾重重,吕州市官员不自觉被分成了秘书帮、汉大帮两派,彼此之间暗战不断。
这种剑拔弩张的气氛在吕州市持续了一年多,谁也没有想到是赵瑞龙——省委书记赵立春的儿子打破了这种平衡。
1、《人民的名义》反腐的外表下,是李达康和高育良的官场竞争与进阶
赵瑞龙大学毕业后没有选择从政,而是走上从商之路。或许是考虑到李达康和自己老爹有情谊,并且看着自己长大,赵瑞龙把吕州市作为自己事业的第一站,希望在月牙湖畔建一个美食城和住宅小区。
但是令赵瑞龙吃惊的是,他三番五次找李达康要月牙湖畔土地的审批,都被婉言谢绝。明明是十拿九稳的事,为何到了李达康这里就变成了不可能?被信任的人拒绝是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恼羞成怒的赵公子决心把不听话的人换掉,找一个愿意成全自己的人替代李达康,而长期被压制的高育良无疑是一个好人选。
“我想在月牙湖畔建一座美食城,你能不能把那块土地审批给我?”赵瑞龙对高育良说。“那得看你能不能把李达康调走。”看着一身稚气的赵瑞龙,高育良玩笑着说。“如果我不仅能把李达康调走,还能让你坐上省委常委的位置呢?你是不是会满足我的一切要求?”赵瑞龙对自己在老爹面前的影响力很有自信。
这组开玩笑式的谈话,至今高育良想起来都心有余悸。谁也没想到一星期后省委书记赵立春真的把李达康调到了经济欠发达的林城市,一年之后高育良就进入了省委常委。赵家父子对权力的游戏态度,震惊了高育良,这种火箭式的晋升方式也打破了高育良对官场最后的一点理想主义。
李达康去了林城后,再次走上昏天黑地搞经济的道路,可是每次晋升都在高育良后面。秘书又怎样?人家高育良早就站在赵家的船上了,只有高育良才能保障赵家父子的经济利益。所以,赵立春晋升副国级调离汉东市的时候,极力向中央推荐高育良升任汉东市委书记。
只是赵立春很可能没意识到自己这次晋升背后的隐情,中央已经接到许多反应汉东省腐败情况的信息。他越是极力推荐高育良,而不选择李达康,就越让人觉得其中另有内情。相处5年的秘书啊,那感情不比高育良深厚?
于是,中央任命了沙瑞金担任汉东省省委书记,并派田国富担任汉东省纪委书记,准备严查汉东省官场贪腐情况,汉东省的政治将面临一轮洗牌。作为前省委书记的左膀右臂,李达康和高育良就是风暴的中心,而检察院反贪局局长侯亮平的侦查活动,无意中发起了这场风暴。
当李达康的前妻欧阳靖被最高检审讯,高育良还在幸灾乐祸,以为自己成功把侯亮平的视线转移到了政敌那里,却不知沙瑞金早就开始怀疑自己了。当赵立春打电话给高育良说“五湖四海大团结”,暗示李、高双方团结一致的时候,却不知赵家早已被纪委、最高检盯上。
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有点庸俗,但本质上赵家父子和高育良养尊处优太久,在汉东省习惯了呼风唤雨,当政治风向改变,没有想到顺势检查自身,而是选择了对抗、阻止。
2、《大明王朝1566》告诉我们权力的天平从来没有绝对的平衡
权力的天平从来没有绝对的平衡,当外界的压力不断袭来,原来的敌对关系就开始改变,身在其中的每个人就需要及时更新对局势的认识。
比如《大明王朝1566》,从第一集开始严嵩、严世蕃父子和徐阶、高拱、张居正就在为国库亏空的事情相互甩锅。清流一党死咬严嵩贪腐,一步步卡死严党鱼肉百姓的脏手,逼得对方狗急跳墙、自乱阵脚。
但是嘉靖皇帝不知道严嵩、严世藩贪污腐败吗?他早就知道。但只有严氏父子可以满足他常年不上朝、闭门修道的所有要求。修道观、请道士的费用从哪里来?严嵩来弄啊!
要放在清流那里,一堆人哔哔皇帝不务正业,不应该有这种清奇的兴趣爱好,要天天关心国家大事才行。嘉靖这么多年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对这些喜欢往领导身上甩锅的干部一点也不喜欢。
严嵩父子一味讨好皇帝,在大臣们看来没有原则,在皇帝看来却是十分贴心啊!更何况他们还懂得任用胡宗宪、戚继光这样的能臣,抗击倭寇、治理百姓也还行。所以,嘉靖皇帝并不介意严党贪腐,甚至欢迎他们贪腐。如此以来,严嵩的小辫子就揪在皇帝手里了嘛,让你干嘛就干嘛。
因此,严世藩运一根柱子几万两白银,皇帝可以毫不在意。严世藩放水淹田,借机兼并土地,皇帝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保障自己修仙,又能稳定住朝廷大局就行了,这些问题都是小节而已。
但徐阶、高拱、张居正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搬来了海瑞这尊神,怼严党、怼皇帝不在话下。光天化日之下,竟然放水淹田?不负点刑事责任可不行啊!想改稻田为桑田?行啊,先把粮食给百姓发下去。你要用粮食换土地?行啊,一亩地30石粮食一粒也不能少!
海瑞
可严党如果真有那么多粮食,那么多白银,就不用想办法坑老百姓了。凭着对《大明律例》的熟悉和爱民如子的胸怀,海瑞打破了严党想从改稻为桑中赚一大笔的幻想,并狠狠咬住恶意造成新安江堤坝决口的黑历史,让严嵩、严世藩毫无还手之力。看着一大片严党官员被怼下台,嘉靖皇帝终于意识到严嵩已经无法控制朝局了!严党的贪污腐败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
而严党那边,为了向皇帝显示忠心,特意派自己的亲信鄢懋卿做巡盐御史,前往江浙收盐税,并且一次收回330万两白银,比别人两年还多。而嘉靖皇帝也留了个心眼,特派锦衣卫全程跟踪鄢懋卿,探查盐税实际收入情况。根据首领太监吕芳回报,鄢懋卿至少收回500多万两白银,一部分孝敬给了严嵩,一部分自个儿贪了,剩下的330万两交给嘉靖。
说好的四六分,原来除了今年,以往严党都是自己贪了80%,只给皇帝20%!这样的分赃比例让皇帝的心理失衡了,可见原先的甜言蜜语都是谎言啊!严党根本没把老爷子放在心上。就这样轰轰烈烈的倒严运动开始了,徐阶多年媳妇熬成婆,终于成了内阁首辅了!
3、观众喜欢看《人民的名义》,是因为对自身命运的关切
不管是《人民的名义》,还是《大明王朝1566》、《大秦帝国》等剧,最大的看点就是不同人或国家在面对危机、竞争时采取的不同策略。世间资源总是稀缺,金字塔型的竞争结构,越往上走人越少。
秘书帮VS汉大帮,严党VS清流,这些人因为不同的目标和利益而相互敌对、相互拆台,充满火药味的博弈引人入胜。但每个帮派中不同人的不同选择,更耐人寻味。比如,李达康坚决不为自己老上司的儿子划批土地,比如胡宗宪虽被看做严党,做事情却公忠体国,即给严嵩面子,也不伤害百姓的利益。
当观众们叫喊着“省委常委开会的戏份我可以看十遍”,何尝不是因为《人民的名义》把官场博弈刻画的太过真实?何尝不是对自身命运的关切?当侯亮平剥开汉东省的层层迷雾,我们看到的是官员们为了晋升、为了政绩而不择手段的官场现形记,看到的是不同人在权力、金钱诱惑下的信仰变异。
从这个角度来讲,《人民的名义》更像是借反腐讲权谋,讲为人处世的道理。中国汉字你都认识,也不见得能听懂沙瑞金、高育良们的官话。社会新闻你看的再多,也未必能有蔡成功的圆滑和警惕性。
这些年玄幻武侠剧、古装传奇剧制霸荧屏,一个女主三个帮,一遇困难就开挂的故事,观众们看的实在是太多了。《人民的名义》这样真刀真枪的对峙,实在让人欣喜。
评论(0条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