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诚最大的优点,是脑子好使

2018-02-12 09:15来源:据说娱乐 分类: 八卦收藏

我所衷情的意外性,要在小说的最后一句。

这是东野圭吾的创作理念。这「最后一句」,如果对应于《唐人街探案》第一部,当然就是张子枫饰演的思诺,在病床上由好人突转为恶人的一笑。

陈思诚最大的优点,是脑子好使

那个场景画面十分明亮,却因绝佳的表演与配乐,令大多数观众在惊悚中尖叫。从这种情绪控制的超强能力来看,导演陈思诚无疑就是《唐人街探案》系列中,头脑最好使的人。

陈思诚给许多观众的印象是「演员」,我当初看完《唐人街探案》第一部,第一反应也是「这部电影的编剧居然是陈思诚本人!」(据豆瓣条目,还有程佳客、刘凯、白鹤等三位联合编剧),后来渐渐了解,他的确才华出众。

在电影访谈节目《人间电影大炮》2015年12月25日一期里,陈思诚理性而客观的谈吐令人印象深刻,他主张的两种观点非常具有「绅士风度与洞见性」。

陈思诚最大的优点,是脑子好使

其一,他并不认同《唐人街探案》嬉闹外壳包裹下的内核,是大多数评论所谓的,真凶没有落网的「黑暗」,他认为影片的内核其实是一种「中立」,就像刘昊然饰演的秦风手中那张经过对折后,才能立住的纸。

他并不是在消除善与恶的界限,而是在强调两者的彼此依存。善与恶彼此依靠着立起来,整个世界才能「曲折」地立起来。世界不能以单一的面为基础挺立。这既可以理解为《唐人街探案》的精神内核,也可用于理解其「喜剧」与「凶杀」之间的精妙平衡。

这种「中立」,类似于一种「中性」概念。

不少小说名家主张「创作应是中性的」,既不能偏男性,也不能偏女性,而应在两性之间寻求平衡,并同时把握男性与女性各自的全貌,如此,才能使创作抓住「人」最核心和最重要的本质。

陈思诚在《唐人街探案》系列中,既肯定喜剧的商业性,也通过「凶杀」尽力寻求电影的艺术性,链接两者最重要的思想,是不对任何一方进行偏爱或批判。

如果从观众角度对「恶」产生本能批判,而又从评论角度对「商业」有所规避,2015年的内地银幕就不会出现完整度与惊喜度并存的《唐人街探案》了。陈思诚对「恶」没有批判,就在电影里延伸出了他对「恶」的另一种态度:探究与观察。

探究与观察「恶」,既使「恶」具有了客观性,同时也为编剧故事开辟了真正迷人的渠道。

而他在访谈中主张的第二种观点,我认为直白地抓住了电影的原初意义。电影身为第七艺术,关于其意义的讨论自然很多,但「观众」一定是其中最无法被忽视的基础元素。观众消失,电影必随之消失。因为电影决不是「上锁的日记」。

陈思诚最大的优点,是脑子好使

陈思诚毫不讳言自己对「观众」的追求。《唐人街探案》系列也的确是站在观众角度拍摄的电影,它能给人的启迪是:好的艺术是否必通过商业进行传达。我认为是必须的。

艺术其实就是通过「美学、情感、思想」作用于受众,如果这个过程是一次注射,除了准备「药剂」,最重要的,是能令观众愿意让你将「药剂」注入其「身体或灵魂」。

观众如何才能愿意?

陈思诚找到了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方式:将纯之又纯的推理内核,包裹在令人无法忽视的喜剧外壳之中。

陈思诚最大的优点,是脑子好使

这里的喜剧,只是一种表面的喜剧。但这不重要。因为目前大多华语喜剧都耽于这种表面喜剧:通过直白的嬉笑怒骂,以行为、对白、场景的「段子属性」,粗暴地掌控观众情绪(比如《夏洛特烦恼》、《羞羞的铁拳》、《前任3:再见前任》等),而「压力之余只求放松」的观众也相当接受这种「表面性」。

当然,要做好「表面功夫」,也不见得容易。

而真正使《唐人街探案》系列显得特别的,是喜剧与推理的上佳融合,更何况,这里的推理,还是十分地道的「本格推理」。严格来说,应是「本格」为主,「变格」为辅。

第一部中的密室杀人,便是以诡计与解谜为核心的本格推理,而其中涉及到的人性惊悚,通过揭示异常心理以达到意外效果的剧情编排,又可被划为变格一派。想必陈思诚对欧美及日本的古典推理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才能设计出如此迷人的密室杀人。

陈思诚最大的优点,是脑子好使

因为其中的核心案件,不仅是一个机械密室,同时也带有心理密室的味道:破解这一密室,解开「机关」的道具,正是对角色心理的探究。

其实,推理对于电影而言,是一座远远没有开发足够的富矿。

首先,推理并不只适用于凶杀或案件。

比如2014年宁浩导演的爱情喜剧《心花路放》,观众对于情节编排的所有惊喜,几乎都来自于那堵签名墙将两段不同的时光无缝衔接在一起,而这一巨大的设计,其实也是推理文学的新潮派别:叙述性诡计。

陈思诚最大的优点,是脑子好使

即观众以为电影在叙述A,其实电影在叙述B。当B的真实身份被揭晓,观众即被巨大的惊喜感击中。A、B可以指代人物、身份、时间、事件等文本中的一切事物。经典恐怖片系列《电锯惊魂》最新的第八部,使用的也是叙述性诡计,与《心花路放》一样,预期达到的,都是「时间的错置」效果。

而纯正的本格推理,虽然已经越来越受电影界重视,也出过不少佳作,但令人惊喜的,仍然偏少。极致的本格,即使没有承载情感或思想的责任,依然能凭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节功力,令人神魂颠倒。

比如日本推理作家鲇川哲也短篇经典《五个钟表》,破案关键因素系于「一阵风吹」,希区柯克1954年犯罪杰作《电话谋杀案》,关键因素在「是否记得一把可能被遗忘的钥匙」,而像东野圭吾《嫌疑人X的献身》这类「完美犯罪」,就更是凤毛麟角了,2013年非行的《全民目击》,其实就是一部「东野圭吾风格」的本格电影。

陈思诚最大的优点,是脑子好使

某种程度而言,《唐人街探案》第一部中的诡计,与《嫌疑人X的献身》类似:因为证据的「心理属性」(即侦探完成了全部推理,但推理的部分证据并不具备物理属性,而是基于人物心理),案子的告破,只能依赖角色的「领悟」。

所以,陈思诚算是写出了一个既十分标准、又颇具难度的诡计,这种诡计对于观众而言,一般都是简洁、有力的。

为什么说它颇具难度?

因为纯粹的本格推理,其实是不太适合电影化的。这就是为什么同为日本推理大师,东野圭吾的小说几乎是「出版一部,电影化一部」,而本格掌门人岛田庄司及其弟子绫辻行人的小说,几乎很少被电影化。

在影视作品中,本格推理几乎必须搭载其它基础元素,才能被观众接受,比如爱情、理想、仇恨等,也就是令人信服的「动机」,从而给观众一种「他为了这个原因,竟然做出如此神奇之事,但这居然也没什么不值得」的感觉。2016年纯本格网剧《灭罪师》口碑、收视的双双败北,就是一个反例。

陈思诚最大的优点,是脑子好使

观众对「谋杀」、「凶案」有永远的热情,所以即使是在《疯狂动物城》、《寻梦环游记》这类主打成长、亲情的动画片中,编剧也会引入凶案情节,而陈思诚在《唐人街探案》系列中,「野心」也可见一斑:将这一系列打造成华语电影界独一无二的优质原创IP,推理内核+喜剧外壳,以「长度」探「深度」的自由商业电影。

我们看《唐人街探案2》的相关信息,这种倾向再明显不过。

陈思诚最大的优点,是脑子好使

影片将场地搬到纽约。王宝强饰演的唐仁与刘昊然饰演的秦风,为巨额奖金前赴纽约参加名侦探大赛——奖金、侦探大赛,这是一个在本格推理中非常典型的「暴风雪模式」,而纽约,无疑就是「暴风雪中的山庄」。

而这一次,陈思诚似乎玩儿得更大。在预告中有这样一句:白种女人丢失肾脏,黄种男人丢失心脏,一样的Y型伤口,丢失的部位却完全不同。这似乎又令人窥见岛田庄司经典名作《占星术杀人魔法》「人体拼凑诡计」的影子,当然,也不排除其中包含某种「符号、仪式、献祭」之类的意义,而这,则被三津田信三在《首无作祟之物》中运用得令人瞠目结舌。

至于电影的喜剧元素,昊然弟弟都已经女装出镜了,我还能说什么?只能说:真是美到天翻地覆啊!!!

陈思诚最大的优点,是脑子好使

  

评论0条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