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喜欢小鲜肉,就看看《建军大业》中那些戏骨级实力派吧,个个演技炸裂

2017-07-30 12:35来源:据说娱乐 分类: 八卦收藏

如果不喜欢小鲜肉,就看看《建军大业》中那些戏骨级实力派吧,个个演技炸裂

引子:《建军大业》有小鲜肉一大群,但戏骨级演技实力派也满屏皆是。刘烨,金马影帝;王景春,东京国际电影节影帝;朱亚文、于和伟、吴樾、董子健、郭晓冬、王挺、王庆祥、张涵予、周一围、余皑磊......个个都是演技炸裂的实力派。

抛开鲜肉明星的光环不说,《建军大业》细节的拿捏是比较到位的。制作细节比比皆是无需赘述。人物角色间细腻情感的互动,也营造的较为走心。细节所激活的情感驱动,让历史事件的还原度更趋真实,也更加耐看。

影片开场历史大背景是“四一二”政变。为真实再现这一惨案,《建军大业》做足了功课。“四一二”前夕,杜月笙企图收揽中国革命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汪寿华,未果后,将其残忍杀害。这段戏很有张力。杜月笙(张涵予)、汪寿华(宋洋)间的“对话杀、眼神杀”,瞬间让观众进入到历史现场,代入感妥妥的。汪寿华被害,更坚定了周恩来等革命志士将斗争进行到底的决心。看似很小的戏剧冲突,无意中成了剧情高潮熊熊燃起的情感动因。

如果不喜欢小鲜肉,就看看《建军大业》中那些戏骨级实力派吧,个个演技炸裂

周恩来(朱亚文)前往军营争取斯烈(王挺)、斯励(陈赫)兄弟的桥段,同样让人铭印于心。当时,白色恐怖下的旧中国,阴霾密布、风云变幻。周恩来铁肩担重任,以身试险,力图说服斯烈、斯励走上人间正道。剑拔弩张中,周恩来与斯烈的对峙,紧张到让人大气不敢喘。这戏不但强化了周恩来的从容淡定,将斯烈纠结、踯躅的心态,也刻画得极其生动。

之于剧情,“四一二”政变的深度描述,对大敌当前中敌我矛盾的转化,为之后南昌起义第一枪的成功打响,起到了助燃作用。之于角色,周恩来、斯烈等人物形象丰满了。之于观众,真实历史细节的高度还原,既让大家容易走进历史,融入影片,更益于激活观众心底蕴藏着的家国情怀。如此看来,影片较多戏份还原“四一二”政变,用心良苦。

如果不喜欢小鲜肉,就看看《建军大业》中那些戏骨级实力派吧,个个演技炸裂

作为中国革命早期的积极活动分子,陈独秀、张国焘《建军大业》中虽戏份不多,却被塑造得生鲜、丰活。陈独秀(于和伟)会场轻蔑毛泽东,对毛泽东提议全盘否定,陈独秀极其情绪化的性格,顿时跃然幕上。于和伟不愧是老戏骨,大段大段台词配以到位表情、肢体语言,陈独秀这个角色马上就立住了。

南昌起义前夜,张国焘(吴樾)打着共产国际的幌子,企图阻扰周恩来等人的勇烈壮行。这场戏虽只有短短数分钟,却被织造得既有紧张感,悬疑性,又不乏趣味。张国焘从以权压人、巧舌如簧的“领导者”,到被迫认怂、溜之大吉小丑的过程,既可恨又可笑。这也从侧面足证,革命先烈要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需要面对多少偶然和不易。

如果不喜欢小鲜肉,就看看《建军大业》中那些戏骨级实力派吧,个个演技炸裂

作为一部全景式再现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前后的重大历史题材大片,《建军大业》既有对大场面的恢弘再现,也不乏对小细节的深挖重塑,尤其是对革命先驱的成长过程,通过点点滴滴的细节,都刻画得立体而丰满。粟裕(刘昊然)、林彪(马天宇)站岗那场戏,仅十数秒,就将他们身为新兵的青葱、生涩、好奇,烘托了出来,与后来的英勇、伟岸形象,交相辉映。

毛泽东(刘烨)不顾劝阻毅然决然返回对他来说最危险的湖南长沙,巧避追杀,智斗敌军,与妻儿话别等场面,虽着墨不多,但分分秒秒都入戏、走心,即刻就燃起了观影心绪。极强的感染力,既突出了毛泽东个人魅力,也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前夕,风雨飘摇中华夏大地上的大国、小家的际遇,还原得燃情、灼魂。让生活于和平年代的我们,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谐小家,富强大国。

如果不喜欢小鲜肉,就看看《建军大业》中那些戏骨级实力派吧,个个演技炸裂

有人看《建军大业》是冲着数星星去的,也有的期待着战争大场面。其实,《建军大业》更容易激发情感共鸣、情绪共振的,是那些碎琐的纤毫细节。细腻丰沛的个人情感,趣益相合的小桥小段,张弛有度,疾徐有别的插曲,点点滴滴中,步步精心地带着观众走进历史,融入剧情,让观众有种“我与历史从未如此接近”的零距离真实体验感。

如果不喜欢小鲜肉,就看看《建军大业》中那些戏骨级实力派吧,个个演技炸裂

  

评论0条评论)

全部评论